第(2/3)页 “他不本来就是合拍嘛。” 黎茜叔叔则摇头,并不在意这个问题:“我是说,它反响能这么好?” “他已经有能力单独攒局了,还是这种级别的局。” 章老师没搭理黎茜叔叔,转而看向张国师几人:“羽翼渐丰啊。” 众人沉默。 有单独能力攒局…这个意思很明显,以前的池野,在大家的印象中还是一名艺人,最多,最多加上一个单干发展很好的全能型艺人、流量之王。 无论是从年龄还是资历,甚至自身咖位上来说,距离内娱真正的顶级天花板(资本+咖位),还是差了一个等级的。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,池野和张国师、陈思成、冯导,甚至徐铮等人相比,感觉从始至终都不是一个赛道和咖位的较量。 但池野自己摆出的姿态,却一直都是这个等级。 正因为此,他的各种明明很“合理”的行为,放在圈内很多人眼中,就显得那么的“不合理”,甚至有点没礼貌,张扬跋扈,不把人任何人放在眼里… 有句话说得好,什么人配什么马,在以前的众人眼中,池野就是中等马,却愣是给自己搞出了上等马的架势。 那大家怎么可能乐意? 但这次《流感》的口碑反响出现,池野首次攒出的投资3亿+的工业大片问世,如果成绩达标,也就意味着他已经不再是一名简单的艺人,而是能跟以上这群人“平起平坐”的大佬。 无视年龄,跨越资历的“大佬”。 “但没有内地票房的助力,就成不了气候。” 黎茜叔叔反应过来,如是评价。 这次章老师没反驳,只是默然点头。 “……戛纳四分钟…现场那些“经销商”们,有多少跟他们接触的?” 一直没说话,对国际电影节最门清的张国师忽然问:“NEON和XYZ Films High、Octane的态度呢?他们去了吗?” 众人一呆。 “亚洲地区本来就是池野的“主场”,之前那些片商可能只是惯例想赚点快钱,但看到《流感》今天的这个映后反馈…他们肯定会被攻破。” “如果NEON这些公司也谈成功了,那…《流感》在国外要火啊。” 黎茜叔叔迟疑:“内地的商业片…从来没听说过能在海外爆起来的啊,这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…” “……总有第一次。” 闻声,众人对视一眼。 …… 总有第一次。 NEON此前从来没有和内地的电影合作过,但总有第一次。 XYZ Films High最喜欢类型片,手上没有爆过的内地电影,但总有一次。 Octane……总有第一次。 当天晚上,《流感》映后不到三个小时,池野和《流感》主创片方,就分别收到了国际类型三大家的邀约——亚洲方面,更是无需多言,各路“寡头”纷至沓来。 与此同时,国内,因《流感》入选,对本届戛纳电影节关注度非常高的各路媒体、粉丝影迷,甚至是央媒官媒,都在第一时间得知了《流感》映后的“恐怖”反响。 一时之间,全员懵逼——官媒也不例外。 因为内娱历史上(香江宝岛不在其列),是真的没有能在戛纳上面反响如此剧烈的影片啊。 更别说,《流感》还是一部众所周知的商业片。 商业片,工业化商业片——至今,内娱都在追随着好莱坞的步伐… 如果是文艺片也就罢了,但商业片…怎么可能获得这种反馈? 「天,是真的吗?还是为了博流量的假新闻?」 「我艹,映后鼓掌四分钟?这一看就是买观众了啊。」 「前面的,不懂别出来招笑,戛纳首映一般都是片商和嘉宾、媒体,只有少数真正的观众。」 「是啊,《流感》太牛逼了,池野太有钱了,在戛纳上都能买通欧美那边的所有片商和媒体嘉宾。」 「这是戛纳的传统好不好,某些黑子不要太离谱。」 「椰子!!要不要这么争气,事业粉直接兴奋到晕厥!」 「只有我现在好奇《流感》的内容吗?快在内地上映吧,真的被吊死了啊!」 「快上映+1,每日一骂GD!」 「@GD,来来来,你给我看清楚,谁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?」 「……」 引爆热搜,抖音刷屏,《流感》单日话题度直接突破了历史新高,将今天刚刚投入大量营销的《749局》,以及其他几个圈子一系列的大制作热度全部压下。 当然,其中少不了对国内审核制度的吐槽和谩骂。 很多早就期待《流感》,但又因为《流感》无法上映撤档而失望透顶的影迷观众,几乎是每条评论都要@一下官媒账号。 ——他们本来都快忘了这件事了,结果今天一看《流感》映后戛纳现场鼓掌长达四分钟——不是哥们,这是商业片啊! 这片到底得有多好看,才能让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戛纳午夜展映单元反响如此高涨? 不是文艺片,不是文艺片,是商业片,中国商业工业大片!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 就这种片子,说它“为国争光”可能夸张,但对内地电影行业的突破和发展,绝对是起到了标杆性的作用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