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5章 丹书铁券-《唐朝好地主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“能年产几何?”
    “只要有充足人手,那座金矿能年采黄金八百斤。铁矿可采铁矿冶铁三十万斤以上,铜矿可冶铜矿十万斤!”
    黄金八百斤,铁三十万斤,铜十万斤。
    三个数字摆在那里,李渊和裴寂等都不由的呼吸粗重起来。
    这个数字若是放在后世,连个乡镇企业规模都比不上,只能是村级。可是在唐朝,尤其是唐初,却很惊人了。
    唐初不比西汉时黄金开采量大,李渊可是很清楚,这几年朝廷每年的黄金开采量都不到三万两。三万两就是两千斤不到,而现在洮州居然有个能年产八百斤黄金的大金矿。
    朝廷的铁产量稍高,一年约两百万斤,铜产量一年只有约二十万斤。
    洮州一年能产三十万斤铁,十万斤铜。
    这三个数字,一对比,就一点也不少,不但不少,还非常的多。
    黄金虽在大唐不是货币,也很重要,是皇帝赏赐给功臣们的贵重物。因此在有的时候,黄金和铜钱绢帛一样的是硬通货。
    至于铁和铜就更重要了,铁能制铁甲铁盔,能炼钢铸刀剑。这是武器,是国之利器。
    而铜,现在朝廷一直缺钱。缺铜钱,其实就是因为缺少铜原料,铜太贵重。特别是许多铜矿都远在江南和岭南地区,开采、铸造、转运,成本极高。
    江南铸一贯钱,成本得有七八百文钱,岭南铸的钱,加上运费,有时甚至花费到两千。
    造一枚钱,朝廷不但没赚,反而还亏上千文钱。
    洮州发现一座大铜矿,一年十万斤铜,这可是等于原来的一半年产量啊。
    铸一炉铜钱,要用到两万多斤铜,可得钱三千三百贯。朝廷一年一百铸钱炉全力开动,铸三十三万钱,要用铜二百多万斤。
    现在的年产量二十万斤,杯水车薪。
    虽然洮州的铜矿一年产铜十万斤,也仅能铸五炉钱,得一万来贯。
    但起码也是个好消息啊,张超随便几天就能找到一座年产十万斤的大铜矿,也许洮州境内有大铜矿脉呢?
    有了一座铜矿,也许还会有更多呢?
    不管怎么说,这些是好消息啊。
    “朕,都不知道要如何酬谢张文远之功了!”
    臣子太厉害,也确实让皇帝头疼。
    张超这才二十二岁不到,已经是开国侯,上柱国,还是太子宾客,是实打实的正三品。
    再升赏,可就有点太快了。
    他还这么年轻呢,一路这样升上去,以后升无可升怎么办?
    李渊望向老伙计裴寂。
    裴寂收到李渊的眼神,立即会意。
    “陛下可加封其父爵位,赐其妻诰命,赏其田地,赐其美女歌伎。”
    “朕记得张文远之父是宁民县开国男爵位吧,那就下旨加封张铁枪为宁民县开国伯,特封张文远之妻崔氏为荣国夫人。加张文远真封二百,通前共真食封五百户!”
    想了想,李渊又加了一句。
    “赐铁券、恕一死!”(未完待续。)
    第(3/3)页